
产业差异化表现种养业增长幅度明显。在各地种养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大批短活转移到规模农业产业中,使之形成独具地域优势的种养产业集群。以德胜、良星、曹裕等为代表的种养公司,采取规模种养模式,建设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提高农作物生长效率。除传统农业以外,2015年新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品种,继续推广光杆蔗模式,使农作物具有持续高效发展的能力。同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合作配合,开展一批规模种养生产项目。
企业分散化成效明显。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引导下,以德胜、曹裕、曹裕、曹裕为代表的企业,通过进一步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统一的种养繁育、田间管理、综合销售等各项服务网络,实现了企业集中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同时,积极探索实现大规模种植、饲草料、饲料加工、储藏加工、市场营销等一条龙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资源和效益的协调统一。
肥料销售渠道拓宽。在现有饲料产品基地200多个,占全国饲料产品市场份额的25%,而电子商务有效推动企业与市场有效对接,推动肥料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农膜销售渠道拓宽。鼓励一些种养殖企业利用农膜生产技术,延伸产品销售产业链,通过与更多有实力的大品牌合作平台建立农膜服务体系,真正使有机农膜通过种植采摘包装、制膜工序处理,通过合作社包装,实现产品可追溯。
农膜回收体系打造。建立农膜回收网络平台,向鲜活农膜入市后的商品农膜入市的企业提供30%以上的进销服务。到2020年,全省累计完成农膜回收1.08亿元,全县农膜加工能力达15万吨,农业生产成本稳中有增。
农膜科技转化服务。建设农膜科技示范园,集中推广应用微滴灌、玉米覆膜等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研发支撑作用。到2020年,全省完成面积4000万亩,投入资金5亿元,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5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