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彰化镇化镇化村村民张运明,今年53岁,家中一度因种子和化肥的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家中有人因失去左邻右舍,纷纷离开,面对无法继续的变化,张运明十分苦恼,希望当地政府能够为村民找路子,发动村民务工,预计今年全部订单农户种养业实现增收,达到收入翻番的目的。
二、粮农组织负责人
对于多年来靠种粮增收而致富的张运明,没有忘记自己多年前的种粮经验。早在1987年,张运明就听到了粮食种植的商机。经过考察,他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粮食市场需求量大、种类多,我认为农村发展粮食生产应该是一条致富路。”张运明说。
2003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张运明种植了300亩马铃薯,成为当地第一个种土豆,产量高、品质好。“当时,一些农户担心我种了卖不出去,都会把粮食给我收购。当时,这些卖粮的农民只有少部分愿意种植,而且这些农民还大多是种粮大户,销售压力比较大。”张运明说,因为卖粮的农民比较少,所以种的时候,他除了去收购加工小麦之外,还得出去打工,并帮着卖粮食。
当年,张运明的农民卖了700多斤,收入近600万元。他想着,如果把自家的这些“粮袋子”打开,将这些“粮袋子”卖掉,还能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