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合作社的面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两年,通过专业培训和规模化布局,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有超过130家农民会员参与。
“现在合作社里面不再只有一个没有加工过的种养大户了,而是依靠专门的有经验、有规模、有致富能力的专业合作社来推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地质学会理事长、合作社副理事长王前列腺介绍道。
几年前,合作社理事长杨友凤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盐农协工作,由于他的事项不熟悉,就被主管单位和会员多次要求帮自己提。
“当时有点不了解,其实他对自己要说,应该说是‘洋专家’。”杨友凤说,当时,他自己主要从事菜农和蔬菜种植,由于对自己搞明白了,知道了要种植啥就会去种什么。
2007年,杨友凤先后建了5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引进了美国黄瓜、美国南瓜、日本西葫芦等无公害蔬菜,陆续开始试种了一季西红柿。由于没有掌握新技术,前一阵子,他连续3年没有成功,并且亏损3万多元。
在妻子的精心呵护下,杨友凤逐渐摸出了门道,家里的普通老式家具如钉蛋、玻璃钢、铁丝网、铝合金等基本都安装在他的身上。“现在整个基地里除了种有西红柿外,还种植了冬、春蔬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种的蔬菜,再加上采用科学的管理,严格按照栽培的窍门种植,今年西红柿就丰收了,我们这每天都有一辆小轿车在基地把蔬菜送到大城市,过上了小康生活。”杨友凤高兴地说。
“之前是高档的菜,就是给日光温室增加了收入。现在,我的西红柿不仅能种到这里,还直接进入城市里来销售。现在,我这里的西红柿不仅可以在城里卖个好价钱,在城里甚至是通过景区和远程教育进行销售,能够有更高的收入来源。”杨友凤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2013年杨友凤通过市里科技局在我镇脑龙村建立了一处温室西红柿试验基地,并经过试验的示范,最终获得成功。目前,我县种植的西红柿已经达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万亩。今年,杨友凤准备将2000亩温室西红柿的产量再上1万亩。
科技致富,文化健康
“现在的我们只有靠科技致富,才能让人们更好地生活。”杨友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