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适时定植
1.适时定植
当气温稳定在12-15°C时,就可定植。因为韭菜根系弱,侧根分布浅,定植应以2厘米×1厘米株行距为宜。
韭菜分蘖期,秧苗高10厘米左右时,选择适宜的行距,畦栽1.5尺,株距30-40厘米。起苗时将过大或过小的幼苗从苗畦移到露地定植。定植深度以坨与地平面齐为宜,定植过深不利于叶鞘生长,过浅影响分蘖。
2.中耕除草
韭菜定植缓苗后,每隔5天左右中耕1次,促使其根系下扎,同时结合培土。11月上旬以后要适当控制肥水,以防止倒伏。要随时清除田内杂草,在畦沟内适当撒施腐熟的粪肥和草木灰。
3.肥水管理
韭菜喜水,特别是定植后如遇干旱应及时浇灌。生长期间要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遇到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定植缓苗后,每隔7-10天浇1次水。同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次收割后要追一次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也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另外,每次收割后要结合浇水进行松土,一般每667平方米可施入腐熟的稀人畜粪尿1000-1500公斤。在韭菜的生长过程中,韭菜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在定植后应及时浇水,促使韭菜尽快适应新环境。一般情况下,韭菜在苗高5-6厘米,韭菜苗长出4-6片新叶时,应进行一次浇水。同时,韭菜苗要及时浇水,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二铵或尿素3-5公斤,在韭菜新叶长出后,应及时浇水,以保证韭菜植株的生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