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路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方案路线)

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路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方案路线)
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路线,是圈养还是网养的选择,应遵循“混养为主、虾蟹混养”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围养、轮养、套养等方式,达到增加空间利用的目的。
圈养与混养
1、单养:圈养是利用独特的鱼类、虾、螺、蚌、鳖、螺类等底栖动物,在河蟹的四周建造若干个螺场,池底填满厚厚的稻壳,再投放螺类,养殖时随蟹的生活习性自由选择适合的螺类,可以利用混养的方式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2、双养:双养是利用自然食物链,搭配养殖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河蟹品种和河蟹重量,还可以用河蟹的品种进行交配,可增加河蟹的经济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连养:连养就是河蟹交配时同时进入的一种方式,选择养殖场地,搭建一个大型池塘,放养河蟹,可以选择同一种养殖,这样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河蟹的疾病预防
1、胃肠炎
病蟹离开水面后,不能摄食,此时的河蟹体表如同被寄生虫、粘膜污染,然后将蟹黄、蟹膏排出体外,排出的粪便还会使整个池塘形成臭水。严重的话会感染大肠杆菌、纤毛虫、中华蚤、枝角类等致病细菌,引起生病。
防治:
定期消毒池塘,水体保持清新,放养蟹苗时,**好选择专用的解毒药,一旦出现病蟹,立即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蟹体健康。每亩用量100-150公斤,水深保持在1.2米以上。
2、腮腺炎
发病时腮部出现水肿,组织细胞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色素逐渐渗入腮内,腮腺区与腮粘膜分离,形成透明斑。这种病主要是因为腮组织损伤而导致,包括肺、肝、卵巢等。
防治:在投放蟹苗前,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尤其是重病蟹最好浸泡。用高锰酸钾或用季铵盐消毒,每亩用量1-2公斤,用800-1000倍的敌百虫浸泡20分钟后,泼洒于蟹沟,防止病原菌入侵。
3、烂鳃病
鳃丝白浊,鳃盖被残缺不全,鳃丝呼吸困难,体表粘液增多,鳃丝的颜色变黄,呼吸困难,最后死。
防治:进水用10%的生石灰彻底清塘。如果养殖的密度过大,在晴天中午,可在池水中放养鲢、鲶等滤食性鱼类,也可每亩用敌百虫1公斤或马拉硫磷2公斤,加水20公斤左右,将其撒施。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5556666666.com/M9iEwLiNLI.html